老子(道德經(jīng))——學悟有得(第十二章)
【原文】五色①令人目盲,五音②令人耳聾,五味令人口爽③,馳騁畋獵④令人心發(fā)狂,難得之貨令人行妨⑤。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,故去彼取此。
【注解】
①五色:古代指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。此處泛指諸色。
②五音:宮、商、角、徴(zhǐ)、羽。泛指多音。
③五味:甘、咸、苦、酸、辛?谒簲∥。
④畋獵:圍獵。
⑤妨:妨害、妨礙。
【譯文】
五彩繽紛使人眼花繚亂,五音噪雜使人耳朵不聰,五味俱全使人口味難分,縱情打獵使人放蕩發(fā)狂,稀有貨物使人行為不軌。因此,圣人只為衣食無憂而不貪求聲色物質之享樂,所以要拋棄后者選擇前者。
【學悟有得】
本章主題繼續(xù)論述修身之道。
前面有關章節(jié)中老子主要是從“去私”(第七章),“不爭”(第八章)和“不盈”(第九章)的角度,論述了有道之人應追求的精神境界。本章主要是從“物欲”和“享受”的角度,表明了有道者的態(tài)度。
老子首先列舉了聲色娛樂、美食貨利等方面的物欲誘惑及危害:五彩繽紛會使人眼花繚亂;五音嘈雜會使人耳朵不靈;五味俱全會使人口味難分;縱情打獵會使人放蕩發(fā)狂;稀有貨物會使人行為不軌。這是在提醒和告誡人們不要過度貪求物質享受,否則將會使自己是非不分,真假難辨,感官失靈,行為不軌。最后,老子提出了有道之人“為腹不為目”,即只為衣食無憂,不貪求聲色物質之享樂的主張。
在一些人看來,老子的這一主張似乎帶有明顯的禁欲主義色彩,主張人們過貧窮落后的生活。為此,應當特別指出,老子并不提倡禁欲,更不是要人們去過貧窮落后、甘于寂寞的生活?v觀《老子》全文,無論是治國之道或是修身之道,老子都是告誡人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“度”,不要有“貪欲:即“貪多”“貪全”“貪玩”,也就是要做到“為而不過,適可而止”。老子的財富觀是“康裕而不奢華”,功名觀是“成事而不戀權位”。老子在《老子》第八十章描述他心目中人們的理想社會應該是“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樂其俗”的國家安定、經(jīng)濟繁榮,平等自由,安居樂業(yè)的均富社會。
|